解離癥,對大家來說這是一種較為陌生的精神疾病。一般來說,解離癥的發生率也較其他疾病來的低,國外的發病率約0.01%。盡管如此,報章雜志、電影等媒體卻常常以這類疾病為題材,或許是因為此類精神疾病的戲劇性較強。解離癥包括解離性失憶癥、解離性迷游癥、多重人格異常、及自我感消失癥等等。
多重人格異常(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),是指一個人同時擁有不同的人格,而這些人格會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來;這種現象常令人好奇但是也令人懷疑,是否真的有可能如此?我們謹慎的說,在臨床上的確是有符合這些描述的個案。
在定義上,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編制的手冊,將解離癥界定為個人的意識、記憶、身份、或對環境知覺的正常整合功能遭到破壞,因而對生活造成困擾,而這些癥狀卻又無法以生理的因素來說明。
簡單的說,解離性失憶癥便是記憶不連貫,有暫時性失憶的現象。多重人格便是人格不連貫,不像一般人通常能跨情境、跨時間的表現完整的人格。照這樣說,大家可能覺得這些現象離自己很遠,但其實解離經驗對我們并不陌生。
舉個例子,有時我們可能會分不清夢境與現實,有時會自己跟自己講話,有時會覺得自己好像不能控制自己的舉動。所以,可能我們與解離癥者的差別只在這些經驗的多寡與嚴重程度。
我們可以從民間的信仰習俗中觀察到某些類似的情況。例如乩童附身,在附身當下其本身的人格似乎暫時被取代;而近年來的醫療資料也指出,為數不少的精神病患有靈魂附身的現象。解離癥的成因與治療仍是個尚待進一步清的議題,也是精神醫學中值得深入探索的領域。 |